海外合作研发PM如何高效推动游戏项目?来听听天美人的分享

作者:TiMi Club TiMi Club 天美俱乐部 2021-04-07
以下文章来源于TiMi Club 天美俱乐部 ,作者TiMi Club

有一种苦难叫跨时差合作:任何沟通都必须先等待半天的“聊天冷静期”,才能得到迟来的回复,必须起早贪黑才能保持沟通同步。

也有一种有苦难言叫跨文化交流:语言的不通与文化背景的差异,容易催生出各种误解与不便。

负责海外事务对接的打工人都少不了要面对这类困境。而放在游戏行业,负责促成国内外研发合作,统筹(催)项目进度的海外经理更是首当其冲。


如何做好跨时差的异步沟通?如何确保跨文化信息交流的正确传达?如何保障合作的效率与进度?我们邀请了留美7年,担任海外合作研发项目经理(Co-Dev Project Manager)的Frank为大家分享经验。

海外合作研发管理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?

今时今日,游戏行业全球化合作研发已经成为一种大势。为了学习海外的先进技术与制作经验,填补国内(尤其是在3A游戏领域)的相对空白,同时促成一些IP的潜在合作与联动,海外合作研发项目经理(PM)的岗位就应运而生。

海外合作研发PM相当于海内外公司交流的一道桥梁,负责双方的日常沟通与协商项目安排,最终确保业务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交付。

一般来说,海外的研发和发行团队是我们合作的主体,不管是IP所有者还是海外的发行商,我们会理解他们的思维和诉求,同时协调一些业务的相关方,比如商务和运维,让他们也深度参与进来。最后还有内外部的发行团队,需要向他们阐述我们的思路和理念,并且能够把大家拧成一条绳,这个是海外合作研发最重要的职责。


由于跨时差合作的特殊性质,起早贪黑是海外合作PM的常态,比如有时我们需要凌晨四五点起床,打车到公司准备英文远程会议,因为远在大洋另一头的合作方已经看完中国昨天下班前发出的方案,这时正是讨论反馈的时候。

沟通时,海外合作研发PM需要对各合作方情感和逻辑有一个较好的洞察,能够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,通过刚刚讲的文化的感知力,去理解和更好地推动合作。
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:不要怕事。在保证自己有尊重的前提下,你很多时候是这个联合团队的发动机。要去做一个推动事情的人。

如何推动全球化的合作研发?

游戏合研,是多个愿景一致的团队合作,发挥所长各取所需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三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置换。

第一个资源是专业能力和经验。比如在合作的各方中,有的擅长在研发初期就考虑IP的塑造管理和价值挖掘,有的拥有长年的AAA项目管理经验,有的更擅长手游研发运营并储备了高效的开发工具。

第二个重要的资源是时间。合理的能力互补和合作机制,能帮助项目提速。

第三个资源,则是品牌、IP等无形资源。


但是合作这件事情并不简单。

由于语言、文化环境的差异,双方即使在面对面沟通时,仍然会存在盲点或误解。在疫情时,只能通过线上视频会议、电话会议和邮件的方式来沟通,沟通效率就更是一个挑战。

作为海外合作研发PM,最基础的要求是要具备研发思维,能与研发对话。而手头上的每一个研发项目的情况、每一个项目的对接人都不一样,这意味着在具备研发思维的基础上,合研PM还要负责解决不少合作中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是什么?又如何去解决?

摆在合作研发面前的四座大山是什么?


不管什么项目,或轻或重,都有这四重矛盾,就是信任、距离、时间、文化。

首先是信任。信任基于双方的了解和默契而建立,是团队合作的润滑剂。比如你和相识多年的朋友,他和你借钱,你可能会借,但是你路上碰到陌生人和你借钱,那你会借的可能性非常低。所以合作初期,简单的通过拍胸脯做保证,是很难建立足够的信任的。

游戏科学的创始人Yocar有这么一句话,我个人觉得非常受用:“变强的唯一办法,是一群人在一起做得足够久”。

另外,我也推荐大家读一本书,《Driven by Difference: How Great Companies Fuel Innovation Through Diversity(差异驱动:优秀的公司如何通过多元化来激发创新)》。书里讲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合作的方法,并且本书不仅能教你克服文化区别带来的问题,还给出了利用不同文化,提供创意土壤的案例。


第二点是距离,我们与海外做合作研发,我们在中国,合作方可能在日本和欧美,很自然的会有一个距离的问题。在疫情的大背景下,很多企业选择了居家工作。维持综合产能不下降,是必须考虑的问题。

之前我们项目组里,做游戏英雄的策划和前端程序的同学是坐在一起的,两个人的工位就在隔壁。有一段时间他们分开了,中间有一个过道,他们半开玩笑地说,就这么一个过道就严重影响了沟通效率。

空间的距离也意味着时差,时差也是很磨人的。尤其是我们和一个12小时时差的团队合作的时候,确实是很崩溃。

大部分项目我们希望有些前期的讨论我们口头沟通,遇到有什么问题我们打电话或者开视频会议,但是有时差的时候,我们只能尽量把所有的东西都文档化,让固定的同事帮助我们整理文档,用文档化的方式面对时差的挑战。这样,一份信息不止有口头的传达,也有书面的传达,只有通过“过度沟通”,才能把信息损耗降低。


合作的多方还会有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区别,比如上下班时间。

我们的一些合作方在中国,他们早上7点上班,下午5点下班。我们上班时间则更加灵活,晚上也可能会加班,所以我们的同学为了和合作方更高效沟通,我们规定在每天晚上整理第二天早上,对方起床之后到公司看的文档,给他几个小时消化。我们上班后,有细节提问时,再用会议或者微信沟通。


最后讲讲文化,这个话题很大,有很多的内容,比如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,还有TiMi的工作室文化。天美不同团队的国际化经验积累不一样,外部不同公司不同玩家的理解也参差不齐。我们就必须尽快让所有人都相互理解,并建立基础共情。

下图是2018年,一个在美国EA工作的GDC讲师使用的工具。为了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更好地合作和互相理解,他给每一个文化建立了一个文化脸谱。对照上方的图片,比如沟通就有低上下文和高上下文之分。


举个直观的例子,当我们用英语发邮件时,开头只需要:“Hello”之后即可进入正题。

但当我们与日本的合作方发邮件时,需要按照日本的礼仪行文,否则可能会被对方认为不懂礼仪。高、低上下文的习惯,源于每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,而想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,就需要对文化差异有所理解和接纳。

摆在合作研发面前的四座大山:不信任感、远距离、时间差和文化差异,其实都是有解决方法的。大家如果在未来,遇到了这些问题,一定要学会沟通方式、使用各种工具和理解文化差异。

得到了什么收获与感悟?

在担任海外合作研发PM的过程中,我个人的一大收获是能够参与到3A项目的制作流程中,对大体量游戏的开发规律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知。

比如下图是南加州大学的一个15周的项目时间规划表,它的基础是广泛运用于3A团队项目管理的时间规划表,作者将其大致分成了4个阶段。


前3周是灵感构思阶段,开发者构思项目的早期雏形和项目愿景;而第4至6周则是制作的准备期,这是会对项目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拆分,制定具体的执行表格;第7到12周则是全面投产阶段,尽可能搞定Alpha测试的内容;第13周以后则是Beta测和正式投放前的进一步打磨。

一直以来,我们国内和3A厂商合作的痛点之一,是我们过去整体缺乏丰富的3A实战方法论和研发经验。这也驱使我们作为合研经理不断学习和理解AAA开发规律,帮助提升项目效率。我认为这对国产游戏的进步是有很长远意义的。

最后的话

现在的中国游戏行业里,很多合作研发的项目,注重吸收国外的意见,学习对方的经验。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,对自己的设计有自信,对判断力,批判性的看待自己和对方的所有建议。只要我们都能保持开放一直学习,互相都会获得尊重。

同时,未来有志投身游戏行业的同学,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参与游戏行业的全球化研发浪潮里。大家一起做出能够影响全世界,感动不同文化的互动娱乐内容。

最后,送上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与游戏系主任Danny Bilson的一句话,“当迷茫时,想想你的玩家们,想想如何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体验。(When lost, just think about your players, think about how you can treat them well)”愿与大家共勉。


来源:TiMi Club 天美俱乐部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
参与评论